股票杠杆交易怎么操作 孔子为什么不姓孔?一文看懂先秦时期姓和氏的区别
在先秦的社会中,姓和氏股票杠杆交易怎么操作,是两个概念。
姓,起源于母系氏族,代表的是最早的远古血缘纽带。
在母系社会,人们只知其母,不知其父,所以“姓”的最初使用规则,就是同母则同姓。
同姓则意味着彼此有血缘关系,所以同姓不通婚。
这一点比后来的近亲不许通婚,要早了四五千年。
所以咱们看早期的“上古八大姓”,都是女字旁,带有浓厚的母系社会残留。
随着人口的繁衍,氏族和部落不断裂变融合,同姓之人也不断迁移,有人住在河流上游,有人住下游,有人成为官吏,有人受封新地,总之,同姓之人逐步向外界开枝散叶。
为了更好的区分同姓之下各个分支的区别,氏就应运而生。
展开剩余82%所以,“姓者,统其祖考之所自出;氏者,别其子孙之所自分。”
比如:
姜子牙被封在齐地,建立齐国,其后代称姜姓齐氏。
周武王姬发之子姬叔虞,被封在晋,建立晋国,其后代称姬姓晋氏。
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被封在鲁,建立鲁国,其后代称姬姓鲁氏。
天子的嫡长子即位成为天子,其余后代降为诸侯,而诸侯也有嫡庶子,嫡长子即诸侯位,其余庶子继续成为新贵族,也就是新的分支。
于是分支的分支,又会变成新的氏。
最典型的,鲁国三桓都是周公旦后代,分别是姬姓下边的分支孟孙氏、叔孙氏、季孙氏。
同样的,郑国七穆,则是姬姓下的七大贵族分支(驷氏、罕氏、国氏、良氏、印氏、游氏、丰氏),因为他们都是郑国第十一代国君郑穆公的后代,所以合成“郑国七穆”。
“楚虽三户”中的三户,实际上是指楚国的三大公族屈氏、景氏、昭氏。这些家族也有一个共同的祖宗熊绎,芈姓下的三大分支。
虽然如此,但是,在实际使用过程中,国君本人因代表国家,国、君一体,所以对外不称氏而称国。
所以我们在文言文中,经常见到的称呼是国名+爵位。
晋侯、宋公、郑伯、秦伯,子。
这里边地位最高的是宋公,因为宋国国君是公爵,最低的是楚国,因为楚国国君是子爵。
通过姓,可以知道此人的祖宗,而通过氏,可以明白此人的地位高低,比如在战国初期提到田氏,都知道是那个抢了姜姓齐国的陈姓田氏。
注意哈,氏,是贵族专有,普通人是没有资格拥有氏的,所以同样是刺客,荆轲因为是齐国贵族庆封(齐桓公曾孙)之后,姜子牙的后代,所以是姜姓庆氏,而另一个刺客专诸就因为出身不明,连个氏都没。
好,咱们恶补了这么多知识点,就是为了搞清楚,孔子为何不姓孔,各位久等,现在开始正文:
孔子的六世祖叫孔父嘉,孔父嘉的高祖父叫弗父何,是宋国第五位国君宋前湣公的嫡长子,因让位给弟弟,从国君继承人将为宋国贵族。
我们都知道宋国得国之君,是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,所以国君这一脉和商纣王一样,都是子姓。
所以按照我们前文科普的知识点,以上这些人物,都是子姓。
孔父嘉这三个字也很讲究,孔父是此人的字,嘉是名。
孔父嘉是送宋宣公、宋穆公、宋殇公时期的宋国大司马,掌管宋国军事,和隔壁的郑庄公大概处于同一时期。
此时的郑国正处在对外扩展之际,号称春秋小霸王,而郑国建立霸业的最多打障碍,就是隔壁的宋国。
宋殇公时期,宋、郑十年十一战,胜少负多,百姓苦不堪言。主管宋国内政的太宰华督,趁机散播舆论,将责任转嫁到孔父嘉身上。最终利用民意,发动政变,杀孔父嘉,夺其妻。
殇公大怒,华父督又杀殇公,迎公子冯于郑,是为庄公。
实际上被杀的两位和杀人的这位,都是前边提到的那位宋前缗公的后代。
华父督本人以华氏后来掌控宋国大权几十年,孔父嘉的后人在宋国又撑了三代,始终被打压,最终在其曾孙孔防叔时期,畏华氏之逼而迁居鲁国。
孔防叔在鲁国传三代,已成为鲁国大夫的叔梁纥生孔子。
所以按照当时的姓、氏习惯,血缘上孔子是子姓,而孔则是他的氏,来自于六世祖孔父嘉的名。
如果孔子需要写一份简历,他的个人信息应该是这样的:
孔子,子姓孔氏,名丘,字仲尼,排行老二。
有朋友可能还要追问一句,那孔子的子又是啥意思呢?
子,在先秦时期,是个标准的尊称,比如孔子、老子、孟子、庄子、墨子,第一个字是氏,表明其地位,第二个字皆为尊称。
类似于今天的“李总、张总”。
老张我在本文中一直在强调,氏是贵族专有,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,平民无氏,因为这同样是它被合并且平民化的原因:
秦灭六国以后,废分封,行郡县,所有的贵族一律废为庶人,在经济上也失去了“食邑”土地。
贵族既不许存在,氏也就不能再作为贵族的专有,因此这一时期姓、氏合二为一,不论高低贵贱,有氏的将氏作为姓氏,平民们或以之前的国为姓,总之是因地制宜,各取所需。
这也是为什么曾经的上古八大姓,为何历史古老,却至今人口较少的原因——后代以分支氏为姓,自然和原来的姓不同了。
就好比孔子原本是子姓孔氏,但是其后人在秦朝时期以孔为姓,由此成为新的姓氏。
秦之后七十余年,姓氏合并使用已成习惯,以至于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,皆用姓某氏来介绍,其中对孔子的介绍股票杠杆交易怎么操作,就是姓孔氏。
发布于:河南省